索??引??號 | 11370800004312466C/2023-05127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發布機構 | 濟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組配分類 | 濟政辦字 |
成文日期 | 2023-12-11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有效 |
濟政辦字〔2023〕72號 關于加快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
濟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加快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濟寧高新區、太白湖新區、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直有關部門、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有關工作要求,精準服務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四上”企業規模,持續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經市政府同意,現制定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發揮“九大優勢”、實施“九大戰略”,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統籌推進、分類實施”的原則,按照“規范一批、培育一批、壯大一批、升級一批”的工作思路,深化實施升規納統“六步工作法”,利用濟寧市升規納統監測平臺,持續挖潛“種子”“幼苗”“準四上”企業,推進市場主體“個轉企、產轉法、小升規”,加快“四上”企業倍增升級,構建梯度培育格局,促進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為推動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工作目標。經過3年努力,市場主體總量和質量大幅提升。力爭2023年至2025年,每年新增“個轉企”企業2300家,其中符合納統條件的“個轉企”企業不少于400家;引導鼓勵各類產業活動單位轉為法人單位,力爭每年推動“產轉法”企業40個以上、引進落地企業總部10個以上;每年平均新增“四上”企業2000家左右;每年平均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70家左右、每年平均新增限額以上批零住餐業企業1100家左右、每年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300家、每年平均新增有資質的建筑業和房地產開發經營業企業260家左右?!皞€轉企、產轉法、小升規”工作機制和政策體系更加健全,市場主體規模、結構和綜合實力更好地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
二、工作重點
(一)培育扶持“小升規”。對照“四上”企業統計標準及行業主管部門職責,按照不低于發展預期數的1.2倍,以接近“四上”企業規模的工業、批發零售業及服務業的“準四上”企業、近3年退庫但有望重返“四上”企業庫的企業、新建并有望達產升級為“四上”的企業、規模以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為重點培育對象,加強對列為培育對象的小微企業入庫培育、指導服務和動態運行監測。對納入重點企業培育庫的企業實施“一對一”精準對接服務,提供扶持政策、財稅知識、市場開拓、統計入庫知識等方面輔導,推動其規范升級為規上企業。對達到“四上”標準而未納統企業,行業主管部門及有關單位要引導和督促其依法依規及時申報納統并報送有關數據和信息。對達到升規標準50%的科技成長型“幼苗”企業,行業主管部門及有關單位要積極幫助其加快成長壯大、盡早達到升規標準。(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統計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二)系統引導“產轉法”。結合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全面梳理我市營業收入規模較大、具備“產轉法”條件和潛力的產業活動單位清單,逐一實地調研核實,一企一策,動態管理,鼓勵企業總部在市外、產業活動單位在我市的注冊設立具有法人資格的子公司;對營業收入規模較大、在稅務部門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產業活動單位,積極引導其辦理“產轉法”手續。原則上任城區、兗州區、鄒城市、濟寧高新區每年推動“產轉法”企業不少于5個、引進落地企業總部不少于2個。其他縣(市、區)每年推動“產轉法”企業不少于3個、引進落地企業總部不少于1個。(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商務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統計局、市稅務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三)同頻共促“個轉企”。遵循市場規律,結合產業特點和市場主體實際情況,分類指導、有序推進。借助第五次經濟普查資料,從依法注冊登記的個體工商戶中選擇經營良好、規模較大、未被標注為異常狀態,符合國家統計局《關于印發〈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的通知》(國統字〔2017〕213號)規定的小微企業標準的個體工商戶納入培育清單,實行分級分類培育引導。對符合納統標準和稅務部門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個體工商戶引導轉企;對達到納統標準上限50%和在稅務部門作為小規模納稅人管理的個體工商戶引導轉企;對規模較小但成長性良好的個體工商戶,“一企一策”跟蹤培育;對具備登記注冊為企業基本條件的新增市場主體,積極引導申請登記為企業法人。(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統計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四)加力推進“保存量”。落實支持企業發展有關專項資金,及時滿足培育對象資金需求。建立存量企業停業、歇業、退庫預警機制,加強對企業經營情況監測分析,行業主管部門全力幫助企業紓困解難,最大程度減少退庫數量,確保升規企業凈增量。(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統計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三、政策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要全面落實已出臺支持企業發展的有關政策,因地制宜,進一步完善制定支持“個轉企、產轉法、小升規”企業的政策措施。支持新升規企業依法依規享受招商引資、技術改造、投資補貼、產品推廣、項目用地等優惠政策。個體工商戶培育為限上納統單位的依法依規享受納統獎勵政策。支持新納統企業公開聘請中介服務機構,為其提供會計、稅務等代理服務,各縣(市、區)制定相應的補貼政策。(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二)實行升規納統激勵政策。對新納統企業,實施激勵政策。市級財政把市級升規納統企業統籌納入實施高成長性企業培育總額獎補范圍,每年按照升規納統(制造業、服務業)、瞪羚、專精特新、單項冠軍、技術創新示范、智能制造示范等企業培育數量進行綜合獎補,用于鼓勵支持企業發展。(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統計局、市稅務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三)開通高效便捷綠色通道。會同市個體工商戶發展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出臺“個轉企”支持政策,延續認可轉型前原個體工商戶各項榮譽稱號。加強原個體工商戶享有的專利權、商標權、名稱權等權益保護。簡化“個轉企”審批手續,優化“個轉企”企業名稱登記服務,開通“個轉企”企業登記綠色通道,及時為申請人出具《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證明》《轉型升級前個體信息》材料,以“優化環節、精減材料、優質服務”提振市場主體轉企信心。(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四)加強企業用地保障。按照“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要求,落實年度土地利用計劃管理要求,堅持分級分類保障,強化市級統籌調控和激勵引導作用,壓實縣(市、區)用地保障主體責任。全面推行工業項目“標準地”出讓,鼓勵采用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等方式供應工業用地。支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在符合規劃前提下,經批準利用現有房屋和土地興辦文化創意、科技研發、健康養老、工業旅游、眾創空間、生產性服務業、“互聯網+”等新業態的,可實行繼續按原用途和土地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為期5年的過渡期政策。(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國資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五)加強人才引進培養。鼓勵企業自主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積極落實補貼資金。多渠道發布企業用工信息,面向“231”產業集群、攀登企業等重點領域,按年度開展緊缺人才需求調查,編制發布《濟寧市重點產業緊缺人才需求目錄》。優化提升“孔孟之鄉?文化濟寧—名校人才直通車”活動品牌,組織用人單位面向全國高校開展校園招聘活動,為企業吸納人才。落實惠企利企政策,發揮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政策作用,推廣“創貸+商貸”工作模式,創新開展“創業提振貸”業務,對符合條件的“個轉企、小升規”企業等小微企業貸款最高額度提到1000萬元(創貸400萬元+商貸600萬元)。對穩崗補貼等惠企政策實施“免申即享”,符合條件的企業免予申報、直接兌現,實現“零申報”“零跑腿”。(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六)加大金融支持政策。強化小微企業金融支持,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加大小微企業首貸、信用貸、續貸、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持續提升普惠金融重點領域信貸占比。鼓勵金融機構按市場化原則支持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創新延期貸款產品和服務,提供差異化貸款延期方式,更好滿足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需求。堅持每月分專場組織開展政金企合作對接活動,推介小微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建立“政府—企業—金融機構”常態化對接協作機制。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開發符合“個轉企、產轉法、小升規”企業發展階段特點和需求的金融產品,為企業提供差異化、綜合化金融服務。(責任單位: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濟寧市分行、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濟寧監管分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七)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支撐。建立科技型企業孵化培育體系,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建設管理,提升科技型企業源頭培育能力。支持中小企業參與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享受國家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支持政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參加省競技行動計劃、創新創業大賽,申報科技型中小企業提升工程項目,引導其快速成長。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建設重大創新平臺、引進創新人才隊伍、加速成果轉移轉化,提升企業創新能力。(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八)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協同。支持大中小企業協作配套和就地采購,推動新上規模企業與本地頭部企業加強協作,促進其產品、技術融入大企業生產鏈和供應鏈。支持發展“虛擬工廠”供應鏈模式,支持制造業企業整合供應鏈核心資源業務,設立采購銷售平臺公司。加強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建設,形成協同聯動、競合共生的生態發展格局。(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和責任部門務必提高認識,主動擔當,主要負責同志要精心部署,頂格推進,研究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配備精干力量推動工作開展。市市場監管局、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負責“個轉企”工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統籌協調做好“小升規、產轉法”工作;市財政局負責政策資金保障;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負責提供金融服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提供用地保障。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要落實主體責任,做好具體工作推進實施。
(二)強化工作調度。各縣(市、區)和責任部門要突出重點,把培育納統作為重中之重。市升規納統領導小組辦公室每月召開一次調度會議,分析研判市場主體培育工作推進情況。市政府督查室要將市場主體培育工作納入日常督查內容,對工作不重視、責任不落實,未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務的進行通報。
(三)確保落實到位。大力開展政策宣講,及時發布政策解讀,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和先進做法,為市場主體培育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各縣(市、區)要加大政策落實力度,給予納統企業及“個轉企”“產轉法”專項獎勵,要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確保及時足額撥付。
本意見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有效期三年。
附件:1. 名詞解釋
2. 加快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任務目標分解表
濟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12月11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1
名 詞 解 釋
一、“個轉企”,即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指個體工商戶以現有的生產經營條件為基礎,注銷個體工商戶,依照《公司法》《合伙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等法律法規,申請登記為企業。
二、“產轉法”,指產業活動單位轉為法人單位。
三、“小升規”,指小微企業規范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以納入“四上”單位庫為標準。
附件2
加快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任務目標分解表
工作任務 | 年度目標 | 責任單位 | ||||
合計 | 2023年 | 2024年 | 2025年 | |||
個轉企 | 6900家 | 2300家 | 2300家 | 2300家 | 市市場監管局 | |
產轉法 | 每年每個縣(市、區)推動“產轉法”企業5個、引進落地企業總部2個 | 任城區、兗州區、鄒城市、濟寧高新區 | ||||
每年每個縣(市、區)推動“產轉法”企業3個、引進落地企業總部1個 | 泗水縣、曲阜市、微山縣、魚臺縣、金鄉縣、嘉祥縣、汶上縣、梁山縣、太白湖新區、濟寧經開區 | |||||
新增 | 規上工業企業 | 1120家 | 370家 | 350家 | 400家 |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
限額以上批零 住餐業企業 | 3300家 | 1300家 | 1000家 | 1000家 | 市商務局 | |
規上服務業企業 | 900家 | 300家 | 300家 | 300家 | 市發展改革委 | |
資質建筑業和 房地產業企業 | 800家 | 300家 | 200家 | 300家 |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 |
合計 | 6120家 | 2270家 | 1850家 | 2000家 | — |
【文字版】濟政辦字〔2023〕72號 關于加快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