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11370800004312466C/2025-00208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發布機構 | 濟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組配分類 | 市級 |
成文日期 | 2025-01-27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市級】2024年度濟寧市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理工作總體情況
現將市十八屆人大三次會議以來,市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以下簡稱建議)辦理情況報告如下,請予審議。
市十八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人大代表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建言獻策,共提出建議240件。其中,社會建設方面92件,占38.3%;科教文衛方面72件,占30%;財政經濟方面38件,占15.8%;農業農村方面30件,占12.9%;監察司法方面7件,占2.94%;民僑外方面1件,占0.42%。這些建議,合乎市情、體現民意,對于改進政府工作、促進科學決策、推動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多次帶領調研組深入現場開展調研指導,給建議辦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比如,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宏偉帶隊赴融匯物產公司,對港航大宗商品貿易開展情況進行了調研;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輝帶隊赴金鄉縣、任城區,對司法所在基層法治建設中發揮職能作用情況開展了調研;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茂瑞帶領調研組,對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工作進行了調研;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林晉帶隊赴魚臺縣、鄒城市、嘉祥縣,對氫能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馬樹華帶領調研組,對市級現代水網示范區建設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孫穎帶隊赴兗州區、曲阜市、鄒城市對文物保護修繕及有效利用進行了調研等。
市政府把辦好代表建議作為集中民智、保障民生、促進發展的大事來抓,市政府主要領導對建議辦理工作多次作出批示指示,各分管副市長多次召開建議辦理推進會,聽取承辦單位情況匯報。有關承辦單位迅速組織力量,深入調查研究,制定方案措施,加速推進建議落地落實。市政府督查室建立工作臺賬,持續跟蹤督辦,確保建議辦理提質增效。在市人大常委會及各專門委員會的監督指導和代表們的關心支持下,在市政府及各承辦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所有建議均在規定期限內辦復完畢,問題解決率97.5%、代表滿意率100%,解決率和滿意率均比去年有所提高,建議辦理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深入貫徹落實黨政領導領辦人大代表建議制度,高效推進8件重點建議辦理
根據《濟寧市黨政領導領辦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法》,2024年,市人大常委會研究確定了8件重點建議由市政府領導領辦,市政府有關領導加強對建議辦理工作的督促指導,推動建議落實落地。
(一)關于李另立代表提出的“以提升政務服務質量為抓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建議。該建議由市政府主要領導領辦,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具體承辦。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主要負責同志親自研究、親自安排推動建議辦理工作。梳理印發了全市2024年“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清單,覆蓋企業和群眾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務。截至目前,國家部署的13個“一件事”已全部上線運行,圓滿完成“企業破產信息核查一件事”省級試點任務,全省推廣我市做法。對新一批“8+3”個“一件事”,已完成“道路挖掘修復”和“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2個省級試點,我市率先實施的“申請公租房一件事”已在全省推開。大力開展數字賦能行動,升級改造政務服務網和“愛山東APP”濟寧分廳,企業和群眾基本實現“上一張網辦全部事”。在全市范圍組織開展線上線下“高效辦成一件事走流程”活動,在體驗中找問題、補短板,共查擺問題116件,已全部完成整改。
(二)關于白叔河代表提出的“提升新生代農民工創業能力”的建議。該建議由王宏偉主任領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具體承辦。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與代表從多個方面進行探討交流,提出一系列推進措施。在就業創業能力培訓方面,全市推廣多種培訓模式,完善補貼政策,由具有培訓資質的機構推進實施“創業測評+培訓+結業考試+項目路演”創業培訓,合格者獲《培訓合格證書》。在創業后續咨詢方面,建立25家創業導師工作室,提供免費專業咨詢,舉辦創業大賽,并在多個縣市區設21家返鄉創業服務站,打造返鄉創業品牌。在初創企業政策扶持方面,有條件的縣市區,農民工創業者入駐政府投資開發的創業載體可享受最高三年的租金補貼等優惠。2024年以來,我市創業孵化基地(園區)直接扶持農民工、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創業人數300余人,帶動(吸納)就業人數7000余人。
(三)關于黃兆勝代表提出的“進一步加強濕地保護管理,擦亮濟寧‘國際濕地’名片”的建議。該建議由劉東波副市長領辦,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具體承辦。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積極對上爭取,已成功爭取《濟寧市黃河下游濕地(山東段)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等濕地保護修復項目7項,總投資2.29億元。積極與濕地公約國際組織溝通對接,對標2027年國際濕地城市復核指標,逐項開展自查提升。有關辦理情況獲得代表充分肯定。
(四)關于王霞代表提出的“加強全市‘引導仲裁’多元解決爭議”的建議。該建議由李海洋副市長領辦,濟寧仲裁委員會辦公室具體承辦。濟寧仲裁委員會辦公室加強與兩級法院系統的溝通聯系,發揮595名仲裁員的人才資源作用,提高仲裁銜接規范化水平。加強仲裁制度宣傳推廣,增聘25名涉外仲裁員,聯合建立濟寧國際仲裁服務中心,為有關企業提供服務。出臺《仲裁調解服務規則》《專門委員會工作規則》,創新開展了“小紛速調、小案速裁、小額速鑒”工作模式。2024年5月份以來,累計承接371件案件、結案342件,化解時限最短壓縮至28天,較普通程序壓減一個月左右。
(五)關于金徽等11名代表提出的“加快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建議。該建議由張東副市長領辦,市文化和旅游局具體承辦。市文化和旅游局建立臺賬機制,定期督導檢查辦理情況。通過開展現場實地調研,優化了曲阜市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保護中心機構設置,加快推進了配套園林綠化工程規劃建設,提升了魯國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綠化設計品質。同時,爭取到國家文物保護資金136萬元用于實施魯國故城遺址新一輪主動性考古發掘,目前新一輪考古發掘工作已啟動。
(六)關于杜淑梅代表提出的“持續改善中小學硬件設施,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建議。該建議由宮曉芳副市長領辦,市教育局具體承辦。市教育局安排專人登門征求代表意見,召開專題座談會推進建議辦理。深化開展“強校擴優”行動,全市中小學共組建教育集團67個,教育聯盟121個,結對幫扶227對,強校擴優覆蓋中小學學校773所,覆蓋率達60.25%。聚焦鄉村薄弱學校辦學條件短板,持續推進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優化改善辦學條件系列工程,全市計劃投資42.81億元,規劃鄉村學校校園校舍類和設備購置類項目共計2486個。
(七)關于孔祥宏代表提出的“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建議。該建議由朱貴友副市長領辦,市城鄉水務局具體承辦。市城鄉水務局編制了《濟寧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辦法(試行)》,開展了運行維護突出問題集中排查整治。2024年以來,針對管網收集不完善、設施運行不正常等問題,成立6個督導組,開展了4次專項檢查。同時,積極爭取上級運行維護資金520萬元,2019年以來累計爭取省及以上財政補助資金4.5億元,政策性銀行貸款29億元,爭取上級財政補助資金總額及政策性銀行貸款總額均列全省第一。
(八)關于邵長嶺等5名代表提出的“促進全市漁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該建議由朱貴友副市長領辦,市農業農村局具體承辦。市農業農村局兩次赴微山縣與代表面對面座談交流,推進建議辦理。指導推動11家單位入選2024年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市級骨干基地;3家水產養殖企業獲批第二批山東省省級生態農場;微山南四湖漁業有限公司作為育種單位參與的草魚“滬蘇1號”入選農業農村部2024年擬審定通過的23個水產新品種。省政府辦公廳《山東政務信息》以專報形式,推廣我市推動淡水漁業養殖集約高效發展的相關工作經驗做法。2024年,市農業農村局積極對上爭取,微山2家水產品加工企業爭取到230萬元漁業發展中央專項資金。積極打造的微山湖大閘蟹和魚臺龍蝦品牌,獲得多個國家級獎項。
二、堅持調查研究與實事求是有機統一,將高質量建議轉化為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實際舉措
2024年,政府系統各承辦單位堅持任務導向、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緊密結合實際,深入一線察實情、聽真話、取真經,把建議內容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有效政策,推進建議辦理工作加速、提質、增效。
在社會保障方面,傾力辦好“一老一小”民生實事。針對王偉代表提出的“完善社區養老和社區托幼服務的建議”,市衛生健康委積極組織各縣市區制定托育從業人員培訓計劃,開展繼續教育培訓3540人。強化職業教育,在2所本科院校、11所中高職院校開設嬰幼兒照護相關專業,目前在校專業學生1.3萬人。2024年8月,組織濟寧市第三屆托育服務從業人員技能大賽,并承辦山東省第二屆托育服務從業人員技能大賽,進一步推動全市托育服務工作邁上新臺階。市民政局著力于構建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建成各類養老服務設施1566處,配置養老床位近7萬張。市政府辦公室印發《濟寧市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全面推動養老服務供給擴面、增量、提質。建立養老護理員分級分層培訓制度,實施“千名養老護理員培訓工程”,2024年以來培訓養老護理員、養老服務管理人員3268人次。
在社區治理方面,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針對魏桂芹代表提出的“加強對物業公司監管的建議”、張平代表提出的“盡快制定出臺物業服務等級評定標準的建議”等,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進一步深化物業管理服務融入基層社會治理,與市政府督查室組成調研組,對9個縣市區、14個街道、57個住宅小區、34家物業服務企業、507戶居民進行了實地調研或問卷調查,梳理了物業服務存在的突出問題,逐項研究解決。結合《濟寧市物業管理條例》,會同多部門研究制定物業服務質量等級評定標準,在社區、小區推廣“有事碼上說,我們馬上辦”掃碼即辦工作,共同解決物管小區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糾紛,推動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矛盾就地解決”。2024年1-11月,全市物業領域投訴量同比下降13.54%,其中二季度環比降幅位居全省第1,連續4個月同比降幅超過20%。
在鄉村發展方面,全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針對高艷麗代表提出的“因地制宜調整村環境衛生整治標準的建議”,市城市管理局在全市推行農村生活垃圾“五級管理”模式,將全市城市環衛保潔范圍以外的4300余個行政村均納入城鄉垃圾治理工作范圍。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更新、改造提升,形成“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體系。目前,全市日產生活垃圾約6500噸/日,可完全滿足我市現階段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需求,實現“日產日清”。2024年以來,全市清運焚燒處理生活垃圾194.76萬噸,實現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印發《濟寧市城市管理領域生活垃圾處置鞏固提升行動方案》《關于加強生活垃圾中轉站規范運行管理的通知》,切實加強全市焚燒發電廠、生活垃圾中轉站的規范管理,確保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運行平穩、定期維護。市農業農村局積極開展相關工作,截至2024年12月5日,分類提升的2480個村,其中A類500個、B類800個、C類1000個、薄弱村180個,已全部提前完成創建任務。
在產業發展方面,合力助推產業提檔升級。針對邢凡文代表提出的“加強產學研合作的建議”,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聚焦19條核心產業鏈發展,2024年以來幫助碳材料等5條核心產業鏈的6家企業新建國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生物制藥等6條核心產業鏈的12家企業新建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全市累計創建省級以上博士后平臺102家,依托博士后平臺新招收博士后人才86人,累計招收博士后達到350人。幫助設站單位解決技術難題300余個,爭取我市15項博士后研究項目入選省博士后創新項目、數量居全省第3位,1名博士后入選省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全省各市共入選5人),1名博士后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大力組織開展產學研合作活動,組織開展濟寧市創新項目研發投入獎補申報工作,確定49個項目獲得創新項目研發投入獎補資金共計796.45萬元,以獎促投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聚焦“卡脖子”問題,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我市已有54個項目入選省級重點產業領域“揭榜掛帥”核心技術攻關行動項目榜單,揭榜金額最高達到2.98億元。市科技局聚焦加強產學研合作,加大大院大所招引力度,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的全鏈條產學研融合機制。2024年,在北京、武漢等地高規格舉辦濟寧人才科技對接活動周,新簽約引進大院大所共建創新載體超20家,促成產學研合作項目100余項,全市合作高校院所超200家。
三、科學制定工作規劃逐步推進解決,耐心解釋政策條件限制取得理解支持
對已經列入工作規劃逐步解決的建議,市政府相關部門認真開展調查研究,科學制定發展規劃或落實計劃,逐步推進解決。比如,市文化和旅游局高度關注代表提出的“支持鄒城‘兩孟’、嶧山、孟苑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編制5A級景區總體規劃的建議”,編制《鄒城市孟子故里文化旅游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整體提升規劃》,多次邀請省文旅廳領導和創建專家來濟召開規劃論證會和實地考察,對創建5A級旅游景區進行可行性系統剖析和論證。下步將根據規劃,通過政策扶持、項目引領、外招內聚,為5A級景區創建打好基礎。
對于暫時不能解決的建議,承辦單位均如實向代表們作了解釋說明,征得代表們的理解。比如,市發展改革委針對“關于濟濟徐高鐵途經魚臺設站的建議”,向代表耐心解釋,鐵路線路及站點設置要符合全國、全省鐵路建設規劃、技術設計條件和投資收益等要求,要在納入省級交通規劃的前提下,再納入國家相關規劃,由國家統籌實施。下步,市發改委將會同交通、自然資源等部門努力爭取相關鐵路的規劃建設。
2024年,在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和相關委室的關心指導下,建議辦理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但與市人大常委會的要求和代表的期望相比,還存在答復工作針對性不強、部門之間配合聯動不夠、與代表溝通銜接不緊等問題。下步,我們將進一步優化工作機制,加強跟蹤落實,推動建議辦理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