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濟寧搶收搶烘進行時:連夜調來“鐵腳牛”,邊烘邊進加工廠
(大眾新聞記者 王浩奇 實習生 趙冠宇 通訊員 趙亮 張昆 楊思文)轟隆隆——10月10日,連日陰雨后的汶上縣郭倉鎮郭倉村農田里滿是泥濘,13臺履帶式玉米收獲機正“喝著號子”穿梭其中,搶收玉米。地頭,汶上縣雷沃農業機械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波波褲腳沾滿泥點,一手拿著對講機指揮收割,一手擦去額頭的汗水。“輪式收割機陷在泥里根本動不了,玉米晚收一天就可能發芽霉變,我們連夜從江蘇、河南、安徽三省協調到13臺履帶式玉米收獲機開展搶收。”郭波波說,為在降雨間隙為更多農戶收割更多玉米,他每天起早貪黑忙秋收,連午飯都要在地里啃饅頭解決。面對因惡劣天氣增加的秋收成本,他堅信,通過科學管控和農機升級,能把天氣影響降到最低,讓種糧大戶有更多盼頭。
“看到金黃的玉米流進車廂里,心里就踏實了!”在鄒城市嶧山鎮賈洼村的地頭,種糧大戶賈金龍也在慶幸現代農機的出手相助。“現在地里依然有不少積水,輪式收獲機‘干瞪眼’根本下不了田,往年遇上這天氣,只能靠人扛肩背搶收,一天也收不了幾畝。”賈金龍指著正在田間作業的履帶式收獲機說,“現在有了它,濕地塊也能正常收割,不怕糧食爛在地里了。”
連日來,濟寧市多措并舉應對持續陰雨天氣對秋糧收獲造成的不利影響,一方面組織農技專家會商研判,及時制定并下發《濟寧市應對“三秋”大范圍降雨技術指導意見》《2025年全市小麥秋種技術意見》《2025年田間管理技術指導意見》等文件,指導各地積極開展秋收秋種工作。同時,對全市295臺履帶式玉米收獲機統一進行調配,并依托種糧大戶、社會化服務組織和全市160支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從安徽、江蘇等周邊地市對接了500余臺履帶式玉米收獲機,組織搶收。全市設立“接機服務站”20個、對接優惠加油站87個,農業、交警、高速公路、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做好油料補給、道路通行、機具維修等方面的服務保障。
10月9日下午,陰雨中的汶上縣南站街道后李尹村,兩座烘干塔格外醒目。“24小時滿負荷運轉,日烘干能力達到了1300噸。”塔下的山東卓榮農業服務有限公司院內,總經理路洋一會引導貨車排隊卸糧,一會指揮裝載機堆放上料,忙得腳不沾地。在他身后,烘干的糧食被直接傳送到貨車上,運往附近的深加工企業。
“作為濟寧日烘干能力最大的烘干點,關鍵時刻絕不掉鏈子!我們公司提供糧食烘干、倉儲、貿易等一條龍農業服務,目前每天收糧50—60車,烘干范圍覆蓋濟寧及其周邊地區,最遠收過安徽、河南的糧食。”路洋告訴記者,當前收購的玉米含水量達到28%—35%,一般烘干到14%可以入庫儲存,但為提高烘干效率,他們將烘干標準臨時調整為15%—17%,烘干后的糧食不再存儲,直接進深加工企業。另外,針對陰雨天氣造成的玉米發芽、霉變等狀況,公司近期投資30萬元新上了色選設備,分類收購,保障烘干質量。
陰雨天氣持續,糧食晾曬同樣迫在眉睫。濟寧市修訂下發了《濟寧市農機搶收搶烘應急預案》,公布烘干機所在位置、烘干能力和服務熱線,全市547臺烘干機滿負荷運轉,保障全市烘干能力,日烘干玉米能力達到4.86萬噸,2周時間可以烘干130余萬畝,占全市玉米收獲量的三分之一,最大程度地降低惡劣天氣對秋收秋種帶來的影響。
不僅如此,當地成立了幫包督導指導組,對所有縣市區“三秋”生產開展幫扶指導,市縣鄉村四級2600余名農技人員全部下沉一線,全過程、全要素提供技術服務。同時,全市所有排灌站應開盡開,對于未收獲的地塊,通過開挖地頭溝放水、小型潛水泵田間抽水、小型挖掘機田間開挖排水溝等方式,及時排出積水;對于已收獲的地塊,利用小型挖掘機開挖田間“十字溝”、瀝水溝,進行涳水、瀝水,并及時從田間排出,為整地、適期搶種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