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區漕河鎮“三鏈護航”解民憂 守護玉米顆粒歸倉
中國山東網·新感知 中國山東網記者 郝亞松 通訊員 陳浩男 報道 10月11日訊“轟隆隆……”10月上旬的清晨,薄霧還未散盡,在濟寧市兗州區漕河鎮管口新村的玉米地里,履帶式收割機已在田間穿梭,金黃的玉米穗被卷入機身,破碎的秸稈均勻撒落在田壟上。種植戶王大爺站在地頭,看著收割機一趟趟駛過,緊鎖多日的眉頭終于舒展:“這幾天下雨愁得睡不著,現在機器到了地頭,一天就能收完15畝地,心里踏實了!”
當前正值玉米成熟收割的關鍵窗口期,漕河鎮卻遭遇持續陰雨天氣,土壤含水量驟增、田間泥濘難行,“搶收難、晾曬難、銷售難”的愁云籠罩在農戶心頭。面對這一緊急情況,漕河鎮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第一時間召開玉米搶收工作緊急部署會,成立由鎮主要領導牽頭的工作專班,創新推出“收割保障鏈+儲糧服務鏈+產銷對接鏈”的“三鏈護航”模式,以精準服務破解秋糧豐收路上的“攔路虎”,全力以赴確保秋糧應收盡收、顆粒歸倉。
機械“突圍”破瓶頸 搶收跑出“加速度”
“李大哥,我們協調的收割機明天就能到地頭,請放心!”10月9日傍晚,漕河鎮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劉振冒雨來到李家村,向農戶告知農機調度進展。這是漕河鎮“鎮村干部包片+農機手聯戶”雙線工作機制的一個縮影。
針對全鎮玉米種植面積廣、地塊分散、傳統人工收割效率低的實際,漕河鎮將農機調配作為搶收工作的“先手棋”。鎮里組織35名農業服務中心、管區、村干部組成聯合摸排組,以三個管區為單位,深入田間地頭逐戶走訪,詳細記錄每一戶的玉米種植面積、品種特性、成熟度,形成“一村一清單、一戶一方案”的農機需求明細,確保服務精準到戶。
為解決農機缺口,漕河鎮積極對接周邊縣市、鄉鎮的農機合作社,緊急協調適配本地泥濘地塊的履帶式收割機32臺。在調度過程中,鎮里優先保障弱勢群體等困難農戶,以及種植面積超50畝的種糧大戶。東曹村老人劉奶奶家有2畝玉米,鎮村干部不僅協調收割機免費上門,還組織志愿者幫忙搬運玉米;種糧大戶張志發種植了80畝玉米,鎮里為他調配3臺收割機同步作業,僅2天就完成了全部收割。
“農機壞了別著急,我們24小時上門修!”鎮農業服務中心抽調5名技術骨干組建“農機應急服務隊”,隨時協調處理機械故障。此外,漕河鎮還搭建農機信息共享微信群和村級廣播播報平臺,實時更新收割機位置、作業進度、待收地塊信息。截至目前,全鎮玉米收割進度已達70%以上,鎮村兩級干部全員下沉一線,帶領農戶搶抓晴好天氣加快收割。
晾曬烘干“組合拳” 筑牢儲糧“安全線”
為應對陰雨天氣對玉米儲存的影響,漕河鎮堅持“防患于未然”,提前謀劃晾曬烘干保障工作。鎮里全面梳理轄區內的閑置公共空間,篩選出48處標準化開放晾曬點,涵蓋鎮政府大院、各村文化廣場及學校操場。每處晾曬點都由黨員志愿者提前平整清掃,配備防雨布、掃帚、耙子等工具,還明確1-2名專人負責日常管理——不僅維護場地衛生,還會在天氣突變時,幫助農戶收攏玉米、覆蓋防雨布。
“我們開通‘玉米搶收烘干綠色通道’,暫停部分常規訂單,優先處理新收玉米,24小時不停機!”漕河鎮轄區內的一家糧食烘干點負責人介紹。鎮里主動對接5家規模化糧食烘干點,簽訂應急烘干合作協議,推動企業下調烘干費用。農戶李紅梅家的玉米收割后,直接拉到烘干點,“以前都得靠有個好天能曬曬,現在烘干機全力作業,當天就能烘干,省了不少事。”
與此同時,漕河鎮農業服務中心還開展“技術進農家”活動,技術員走進各村,現場演示玉米水分檢測方法,手把手教農戶通風晾曬技巧。“大家看,用這個水分儀檢測,含水量超過20%的玉米,就得及時晾曬或烘干,不然容易生蟲發霉。”在小廠村的地頭,技術員一邊演示,一邊講解陰雨天氣下的儲糧要點,還發放了宣傳單,幫助農戶提升儲糧能力。
產銷對接“架橋梁” 助力農戶“好糧賣好價”
“現場驗質、即時稱重、現金結算,今天賣了5000斤玉米,價格合理,一點不擔心被壓價!”10月11日,在漕河鎮組織的“糧食收購企業進鄉村”專場活動中,農戶張強拿著剛到手的售糧款,臉上充滿笑容。
漕河鎮將解決玉米銷路問題作為服務群眾的重要落腳點,積極搭建多元化產銷對接橋梁。此次“糧食收購企業進鄉村”活動,鎮里前期廣泛對接大型糧食收購企業,邀請企業入駐各村設立臨時收購點。為保護農戶利益,鎮市場監管所安排工作人員駐點監督,檢查收購流程和價格標準,嚴厲杜絕“壓級壓價、缺斤短兩”現象。“我們每天都會抽查收購臺賬,確保價格透明、稱重準確,讓農戶賣得放心。”鎮市場監管所負責人說。
西曹村還依托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主動對接益海嘉里等大型企業,經過多輪洽談,簽訂玉米定向收購協議。“企業給提前就定好了收購標準,我們按標準種植,收獲后直接賣給企業,不用愁銷路。”西曹村黨支部書記介紹,目前村里已有超80%的農戶參與到定向收購中,有效緩解了“賣糧急、賣價低”的焦慮。
當前,漕河鎮的玉米搶收、晾曬、銷售工作正有序推進。下一步,鎮里將繼續深化“三鏈護航”模式,在收割保障鏈上優化農機調度和應急響應機制,探索農機社會化服務長效體系;在儲糧服務鏈上擴充晾曬場地,推動烘干企業升級產能;在產銷對接鏈上拓寬渠道,培育本土玉米深加工品牌,完善“搶收、快曬、優銷”全流程服務體系,以實際行動守護糧食安全,助力農民持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