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區新兗鎮全員搶收齊發力 保障秋糧“顆粒歸倉”
10月9日,在濟寧市兗州區新兗鎮的田間地頭,履帶式籽粒收獲機正轟鳴著在泥濘中前行,金黃的玉米穗被整齊地吞入機械腹中。“近日來連續陰雨讓田間泥濘不堪,自家的輪式收割機根本無法進地,要是沒鎮里協調的履帶機,我這幾百畝玉米真要爛在地里了!”新兗鎮姜高村鳳磊家庭農場負責人武鳳磊站在剛收完的田埂上笑著說,懸了多日的心終于放下。為守護農戶“糧袋子”,連日來,新兗鎮積極幫助引導農戶搶抓降水間歇、天氣轉晴的有利時機,抓緊搶收秋糧,同時以“硬核”舉措破解陰雨天氣下的秋收難題,保障顆粒歸倉。
為將陰雨天氣對秋糧收獲和播種的影響降到最低,新兗鎮第一時間啟動秋收應急響應。鎮黨委政府第一時間成立秋季農業生產小組,召開專題部署會,35名鎮級領導分片包管區、170余名機關干部包村、全體村干部包戶,層層織密“責任網”;各村同步組建搶收志愿服務隊,志愿者重點幫缺勞力、行動不便的困難戶搶收玉米,不僅下沉一線解難題,更主動與種糧大戶面對面溝通,耐心勸導其破除“等天晴、等好路”的等待思想,引導村民們緊盯降水間歇窗口期,保障秋糧“應收快收、顆粒不落”。
針對陰雨天氣導致的“農機進地難、糧食晾曬難”問題,新兗鎮打出“硬核服務組合拳”。鎮農機服務崗一方面派技術員田間指導,一方面跨省調度資源——從連云港、煙臺、菏澤等地引入沃得牌、雷沃牌、春柳牌履帶式玉米收獲機26臺,還鼓勵農機組織新增10臺履帶機,并引導農機戶為設備“就地升級”——給履帶式小麥收割機換玉米割臺、給輪式機械換裝寬距人字紋輪胎,大幅提升泥濘地塊作業能力。同時,鎮里精準建立“地塊-農戶-農機”對接臺賬,每天在平安農機微信群更新農機分布、烘干點能力等信息,讓農戶“按需找機械、隨收隨烘干”。目前,新兗鎮已協調鎮內6處家庭農場、種植合作社及汶上義橋鎮西蘆莊共7處糧食烘干點,新兗鎮三秋“搶收”志愿服務隊還盤活10處企業閑置廠房,打造出總面積約12萬平方米的臨時晾曬場地,解決“收了沒處曬”的后顧之憂。
截至目前,全鎮已投入各類收割機206臺,每日保持15小時高強度作業,秋糧搶收進度穩步推進。秋收連著秋種,在全力搶收的同時,農技人員已深入田間指導秋播準備,重點推廣深耕深松、寬幅精播等六項增產技術。接下來,新兗鎮將繼續緊盯天氣變化,在抓好秋收掃尾的基礎上,嚴格按技術規程推進秋種,重點做好排水散墑、適墑播種、種子處理等環節,努力實現“收獲一塊、播種一塊”,為明年夏糧豐收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