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11370800004312466C/2025-00690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發布機構 | 濟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組配分類 | 新聞媒體解讀 |
成文日期 | 2025-04-16 | 失效日期 | |
有效性 |
新聞發布會解讀|擴容就業崗位+扶持創業!濟寧啟動高質量充分就業“六大工程”
4月16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濟寧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風會(第4場)。解讀《濟寧市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實施方案》,并回答記者提問。
發布人
劉東利 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
黃新平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一級調研員
蔡同芝 市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
劉慧敏 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羅會濤 任城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市人社局統籌抓好就業促進、創業引領、技能提升、失業防范等各項工作,全市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我市先后獲評“全省促進就業工作先進地區”“全省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先進地區”“全省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市”。
一是重點群體就業更加穩定。實施畢業生就業創業“啟航揚帆”計劃,建立駐濟院校畢業生就業校地企對接機制,開展就業體驗、校園招聘等系列活動,去年引進青年人才5.1萬人。實施農村勞動力就業工作集成改革,構建縣鄉村三級人力資源服務網絡,農村勞動力務工規模達到172萬人。實施困難人員就業援助活動,開展“社區微業”行動,城鎮“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
二是創業扶持體系更加完善。啟動實施創業濟寧五大行動,建立部門聯合扶持創業工作機制,引導科技人才、大學生、返鄉人員創新創業。完善創業擔保貸款“一站式服務”,累計建設“創貸之家”服務驛站238處。深化創業服務模式改革,開發上線“創響濟寧掌上通”一站式創業服務平臺,獲批全省“個人創業一件事”改革試點。
三是技能培訓提升更加精準。深化技工教育集團化發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培養技能人才,累計開辦“訂單班”380個。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開展重點產業急需緊缺職業(工種)培訓,鼓勵龍頭企業、鏈主企業開辦培訓機構、開展技能培訓。打造“技能狀元”職業技能競賽品牌,引導勞動者學技能、提技能,累計舉辦市級職業技能競賽405場。
四是公共就業服務更加健全。完善企業HR服務專員制度,市縣681名人社干部常態化聯系服務3566家重點企業,提供政策落實、人才引進、用工招聘等集成服務。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業“三年倍增”計劃,組織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進企業、進園區,第一屆山東省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我市召開。打造“零工早市”“人才夜市”“直播帶崗”求職招聘服務矩陣,舉辦各類招聘活動1092場。
為進一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近期市政府出臺了《濟寧市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實施方案》,圍繞擴容高質量就業崗位等方面提出六項重點工程26條具體措施,系統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高質量充分就業有關工作,聚力服務全市“一個萬億、五個倍增”發展目標。
一、實施高質量就業崗位擴容工程。構建就業友好型的發展方式,促進政策協同發力,提高發展的就業帶動力。壯大先進制造業,實施工業經濟“頭號工程”,開展新一輪的技改三年行動計劃,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創造更多的高質量就業崗位。做強現代服務業,實施生產性服務業“攀登進階”行動,加快推動生活性服務業提檔升級,穩定和擴大第三產業就業容量。發展現代農業,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增強農業農村的就業吸引力。拓展數字經濟的就業新空間,加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培育就業新動能。實施重點產業和企業就業支撐計劃,支持經營主體穩崗擴崗。
二、實施扶持創業帶動就業工程。打造一流創業環境,探索創業“一件事”打包聯辦服務,推廣“創響濟寧掌上通”一站式創業服務平臺,常態化開展“創響濟寧”創業服務活動。加大金融扶持創業力度,提升“創業提振貸”額度,每年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增速,新增個體工商戶經營性貸款80億元以上。加強創業載體建設,優化升級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青創服務站等創業平臺建設,鼓勵縣(市、區)政府、企業、社會資本聯合建設科技企業孵化載體。
三、實施現代化人力資源塑造工程。提高職業教育與就業匹配度,優化市屬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增強專業設置與就業市場和產業發展的吻合度;推動技工教育高質量特色發展,優化提升技工院校布局;開展新時代就業觀培育工程,將職業教育融入青少年培養全過程。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完善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開展產業急需緊缺的職業(工種)技能培訓;加強公共實訓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支持企業建設職業技能培訓基地。推進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圍繞“232”優勢產業集群和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每年培訓10萬名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骨干專業技術人才。暢通技術技能人才的發展空間,推進技能人才用人單位和社會培訓組織評價,支持企業開展特級技師、首席技師評聘;打造“技能狀元”職業技能競賽品牌,培養選拔更多的“技能狀元”;開展企業工程師隊伍擴容提質行動,暢通民營企業職稱申報綠色通道。
四、實施重點群體就業精準支持工程。支持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推動大學生就業創業賦能中心建設,打造“圣城揚帆”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品牌;完善駐濟院校人才資源推介發布制度,高效匹配用人單位人才需求。支持退役軍人就業,實施常態化聯系“1+N”牽手工程,舉辦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創業創新成果展示交流、職業技能大賽等專項活動。支持農村勞動力就業,推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工作集成改革,培育高質量充分就業縣(市、區);深入實施“社區微業”行動,鼓勵建設就業車間、社區微工廠;培育發展特色勞務品牌,提高外出務工組織化程度。支持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實施防止返貧就業幫扶行動,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推行“媽媽崗”就業模式,構建生育友好就業環境;完善殘疾人就業促進機制,實施“共享陽光?殘疾人就業創業工程”。
五、實施公共就業服務擴面提質工程。開展“15分鐘就業服務圈+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融合試點,加強就業服務驛站建設,擴大就業公共服務覆蓋面。開展村黨組織書記促就業能力培訓,將就業公共服務納入基層民生保障服務事項。打造“就在濟寧?職等你來”招聘求職品牌,每年開展招聘活動1000場左右。做優做強市場化就業服務,強化村級勞務中介、鄉鎮勞務公司、縣級人力資源市場建設,構建集勞動力信息摸排、有序組織、用工輸送于一體的就業服務鏈條。鼓勵農業專業合作社等出資設立勞務中介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高就業組織化程度。
六、實施就業權益維護保障工程。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依法打擊就業促進和勞動保護領域違法犯罪行為,保障平等就業權利。深化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健全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打造基層勞動關系公共服務站點;培育治理欠薪縣域標桿、園區標桿,推動工資支付保障制度落實落地。實施“全民參保?福暖萬家”工程,引導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支持快遞企業和網點為快遞員參加工傷保險,爭取新業態勞動者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做好快遞員、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群體權益保障。
媒體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yKIuD1qlRjSW9xBqKtYv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