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治理 | 梁山縣:“智”理加持,“負”重歸零——運河社區以智慧社區建設撬動基層減負新杠桿
“過去一張報表反復填,現在一個庫全共享;過去靠腳跑樓院,如今一鍵知民情。”這是梁山運河社區網格員最直觀的減負感受。梁山縣運河社區把“數據多跑路、干部少跑腿、群眾不添堵”作為智慧社區建設的首要目標,依托“濟智治”平臺和“優梁辦”小程序,用一套“數字組合拳”為基層松綁、為治理提效,實現了“小馬拉大車”向“智馬拉快車”的蝶變。
數據“一次采集、多方共享”
告別“指尖上的重復勞動”
社區常住人口3988戶、1.5萬余人,過去僅是人口、房屋、特殊人群等基礎信息,就要對接衛健、民政、公安等十余個部門,存在重復錄、多頭報、易出錯的問題。如今,社區把所有信息統一匯入“濟智治”智慧社區平臺,建立“人、房、事、物”全息檔案,生成黨員、獨居老人、教師、醫生、流動人口等20余類標簽。上級部門需要哪類數據,社區一鍵導出即可;網格員入戶只需更新一次,平臺自動同步所有關聯端口。報表總量同比下降80%,真正讓“填不完的表格”成為歷史。
場景“一鍵提醒、自動預警”
把網格員從“時間表”里解放出來
過去檢查消防栓,靠腦子記、靠筆記,漏檢是常事;現在設備到期前7天,手機自動彈窗提醒。社區把1273件消防設施、162條老人走訪任務、45處重點隱患全部上線“記憶提醒”模塊,系統根據周期自動生成工單、定點推送責任人。網格員從“每月跑幾次”變為“一次不用跑”,既防止隱患“超期服役”,也避免人力“過度巡檢”。據統計,智慧提醒功能上線后,社區消防設施完好率保持100%,獨居老人探訪率提升40%,網格員日均步數下降6000步,服務精度卻提升一倍。
訴求“一碼直達、線上閉環”
讓矛盾化解“零中轉”
社區接入山東省“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居民微信掃“解紛碼”即可在線申請調解,系統根據事件類型“秒派單”給職能部門,辦理進度實時可查、結果在線評價。過去鄰里噪音、物業糾紛往往要跑三四趟,如今“碼”上辦、“云”上結,平均辦結時長由7個工作日壓縮至1.8天。平臺運行一年來,累計受理事件318件,12345熱線工單量同比下降57%,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智慧“云臺賬”替代“紙質簿”
把更多精力留給“走心服務”
過去背著一摞表,現在揣著一部手機。網格員通過手機即可實時更新走訪記錄、上傳現場圖片,系統后臺自動匯總分析,生成“重點人群畫像”“矛盾熱點地圖”,為精準服務提供數據支撐。返鄉大學生志愿者、家庭醫生團隊、老黨員等力量也通過平臺“云端報到”,實現志愿服務“在線認領、精準匹配”。基層人力從“汗水跑腿”轉向“智慧賦能”,釋放出更多時間開展老年課堂、托育指導、鄰里節等暖心活動。
智慧添翼,基層無“負”。梁山縣運河社區用一張“數字網”兜起萬千民生事,讓社區干部輕裝上陣、居民幸福滿格,在“紅色引領、智治運河”的新賽道上跑出基層治理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