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暫無 | 主題分類: | 政府 |
---|---|---|---|
成文日期: | 2020-06-19 | 發布日期: | 2020-06-19 |
發布機關: | 濟寧市人民政府 | 統一編號: | JNCR—2024—0010004 |
標??題: | 濟寧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開展“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 ||
發文字號: | 濟政字〔2020〕36號 | 有?效?性: | 1 |
發布機關: | 濟寧市人民政府 |
---|---|
主題分類: | 政府 |
成文日期: | 2020-06-19 |
發布日期: | 2020-06-19 |
發布機關: | 濟寧市人民政府 |
統一編號: | JNCR—2024—0010004 |
標??題: | 濟寧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開展“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
發文字號: | 濟政字〔2020〕36號 |
有?效?性: | 1 |
濟寧市人民政府
印發關于開展“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濟政字〔2020〕36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濟寧高新區、太白湖新區、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關于開展“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濟寧市人民政府
2020年6月19日
(此件公開發布)
關于開展“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市決策部署,全面開展“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以下簡稱“評價改革”),推動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建立以質量和效益為導向的工業企業分類綜合評價機制,實施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政策,深入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快推動工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客觀公正原則。注重制度規范,體現公平公正,企業綜合評價數據來源真實可靠,評價辦法科學合理,評價結果公示公開,差別化政策依法依規。
2.縣域為主原則。以縣(市、區)為主體,結合區域經濟特點和產業特色,開展企業綜合評價工作,實施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政策。
3.積極穩妥原則。正確處理穩增長和促轉型的關系,逐步擴大企業綜合評價范圍,合理深化評價內容和結果應用,形成“正向激勵、反向倒逼”機制。
4.創新引領原則。加快完善以生態環保、安全生產、節能降耗、發展質量、效益效率為主體的約束體系,創新性探索建立新增項目準入標準,推進資源合理利用,促進形成綠色、集約、持續、健康的發展方式。
(三)主要目標
構建“6+1+X”指標體系,實行“4+T”分類建檔,穩步推進逐步擴面,分階段完成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分類綜合評價,實現工業企業全覆蓋。2020年6月底前,建成市縣一體綜合評價信息系統,完成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評價,試行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政策;2020年12月底前,將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納入評價范圍;2021年12月底前,完成對全部工業企業的分類綜合評價,改革方案不斷深化,資源要素配置、精準指導服務、產業政策引導機制基本完善。逐步擴大評價結果應用范圍,創新企業管理和服務方式。
二、主要任務
(一)做好評價改革基礎工作
1.建成企業分類綜合評價信息系統。以企業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作為企業的唯一識別碼,整合發展改革、科技、工業和信息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和規劃、生態環境、城鄉水務、商務、應急、行政審批服務、市場監管、統計、金融、能源、稅務、供電、供水、燃氣等部門的數據資源,建立各有關部門、單位數據信息識別、修改、導入模式,實現各縣(市、區)、各有關部門(單位)動態數據的歸集,形成全市工業企業數據中心,建立工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大數據平臺。
2.建立數據采集機制。各縣(市、區)要抓好部門采集、企業確認等數據采集各環節工作,按照“誰主管、誰采集、誰錄入、誰負責”原則,強化涉企數據標準化、規范化管理。完善部門涉企信息交換與共享機制,加強數據核實,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完整。市級有關部門、單位要加強對各縣(市、區)部門工作的督促和業務指導,工作中涉及到本單位、本系統在履職過程中生成或獲取的相關數據信息,均應積極配合對接利用。
(二)開展工業企業分類綜合評價
1.構建“6+1+X”指標體系。“6”即對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采用單位用地稅收、單位能耗銷售收入、單位污染物排放銷售收入、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單位用地銷售收入6個核心指標(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以單位用地稅收為核心指標);“1”即在核心指標上設立加分或減分項,主要包括:社會貢獻、創新能力、安全生產等方面;“X”即各縣(市、區)根據本地實際,適當增加的指標。
2.合理設置指標基準值和權重。為充分體現優勢企業與低效企業的差距,同時避免因差距過大導致評價失真,每年根據發展情況對各項評價指標的基準值和指標權重進行動態調整。
3.規范評價程序。分類綜合評價由各縣(市、區)具體組織實施,每年進行一次,一般在上半年完成上年度的分類綜合評價工作。各地要結合本地區企業規模、產業結構等實際情況制定評價實施細則。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加強企業評價和分類結果的審核、公示和公布工作,客觀真實反映企業發展質效。
(三)實行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
1.實施差別化價格政策。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城鄉水務局、市能源局、國網濟寧供電公司等有關部門、單位要指導各縣(市、區)實施用電、用水、用氣等資源要素差別化價格政策,倒逼企業提升資源要素利用效率。加強對利用差別化價格政策征收費用的專項管理與審計,確保差別化價格政策征收費用用于支持產業和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2.實施差別化用地政策。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要支持各縣(市、區)對單位資源要素產出高的企業予以重點用地保障,對產出低的限制供地。
3.實施差別化用能和排放政策。市發展改革委、市生態環境局等有關部門要支持各縣(市、區)實施差別化的用能指標、污染物排放指標供給政策,對單位資源要素產出高的企業優先供給,對產出低的予以削減。
4.實施差別化產能利用政策。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能源局、國網濟寧供電公司等有關部門、單位要支持各縣(市、區)對不同類別企業落實差異化的錯峰生產、有序用電、淘汰落后產能等措施。
5.實施差別化信貸政策。人民銀行濟寧市中心支行、濟寧銀保監分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等有關部門、單位要支持各縣(市、區)在信用評級、貸款準入、貸款授信、擔保方式創新、還款方式創新、貸款利率優惠等方面與評價結果掛鉤,落實差別化信貸政策。
(四)創新企業管理和服務方式
1.設立新增項目評價標準。各縣(市、區)要探索建立本區域工業新增項目的評價標準,分行業確定新增項目的投資強度、單位資源要素產出效益等指標,作為項目落地的重要參考條件。
2.推行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等有關部門要支持各縣(市、區)按照“政府定標準、企業作承諾、過程強監管、信用有獎懲”的思路,探索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在深入推行“零增地”企業技術改造項目審批方式改革的基礎上,加快實施更大范圍的投資項目承諾制,有關部門對企業投資項目聯合提出標準要求,企業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承諾后,即可依法依規開展建設;項目竣工后進行驗收,達到承諾要求的投入使用,未達到的不得交付并采取相應措施。
3.推進“標準地”改革。市發展改革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能源局、市稅務局等要支持各縣(市、區)探索推行“標準地”制度。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及其有關部門,在完成區域評估評價的基礎上,提出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建筑容積率、單位能耗標準、單位排放標準、畝均稅收等具體指標,納入土地出讓條件。企業競得土地后,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及其相關部門牽頭負責與其簽訂投資建設協議、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等法律文件,按照“誰提出、誰監管”的原則,項目建成投產后,依照法定條件和既定標準予以驗收。
4.規范和改進行政監管行為。各縣(市、區)要全面施行行政執法檢查“雙隨機、一公開”,對資源要素產出高的企業可適當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對產出低的加大隨機抽查力度。加強涉企行政執法計劃管理,原則上不開展未列入計劃的執法檢查。進一步推進跨領域跨部門聯合執法、綜合執法。
三、強化工作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直有關部門、單位和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負責人為成員的濟寧市工業企業“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市“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的指導、協調及政策制定。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負責日常組織協調、督促檢查、考核評價。各縣(市、區)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加強相互配合和協調,確保各項工作措施及時落實到位。
(二)明確工作職責。各縣(市、區)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統籌好本轄區工業企業綜合評價的組織、協調和差別化施策實施等工作。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做好數據的采集和核實工作,確保數據提供及時準確,要做好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和對接,在研究制定資源要素差別化政策時爭取更多支持。各級財政部門要做好評價改革的經費保障工作。
(三)強化督促激勵。將評價改革工作推進情況列入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各有關部門(單位)的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內容。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開展督導檢查,及時調度和通報改革推進情況。對工作扎實有力、要素配置精準、成效明顯的縣(市、區),在政策支持等方面給予傾斜,并探索建立長效激勵機制。
(四)加強宣傳引導。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加強對改革政策和先進典型的解讀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加強對企業的分類指導和服務,引導企業積極主動參與評價,促進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在全市營造優勝劣汰的良好發展氛圍。
本實施意見自2020年6月19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4年12月9日。
附件:
濟寧市工業企業“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組 長:張勝明 副市長
成 員:劉 剛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
周 媛 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蘇 振 市科技局副局長
夏傳強 市財政局黨組成員、市政府投融資服務中心主任
劉西波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市社會保險事業中心主任
麻金鈺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
包 杰 市生態環境局事務中心副主任
徐茂盛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副局長
袁文亮 市城鄉水務局黨組成員
李懷陽 市商務局副局長
孔繁華 市應急局副局長
蘇桂雙 市審計局二級調研員
王世海 市國資委四級調研員
王雪盡 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副局長
黃凌端 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
張乃智 市統計局經濟運行監測中心主任
劉 立 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二級調研員
侯魯軍 市能源局副局長
劉揚國 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
段英杰 市大數據中心副主任
許 勇 市稅務局副局長
王愛民 濟寧海關關長
薛昭順 人民銀行濟寧市中心支行副行長
盛作安 濟寧銀保監分局二級調研員
李衛勝 國網濟寧供電公司總經理
李 魯 山東公用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朱 平 濟寧華潤燃氣有限公司董事長
趙文衛 任城區副區長
鐘海濤 兗州區委常委、副區長
李 強 曲阜市委常委、副市長
師恩東 泗水縣委常委、副縣長
欒 濤 鄒城市委常委、副市長
孫允網 微山縣副縣長
李東健 魚臺縣副縣長
王建文 金鄉縣副縣長
呂心愿 嘉祥縣委常委、副縣長
魏中齊 汶上縣委常委、副縣長
馬 濤 梁山縣副縣長
楚智華 濟寧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
周相華 太白湖新區黨工委副書記
李家鵬 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委員、商貿物流園區主任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劉剛兼任辦公室主任,陳興成、蔣金鍵任副主任,負責“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的統籌推進、組織協調、督導檢查、考核評價等工作。
成員單位職責: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承擔市工業企業“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負責指導、協助“專精特新”等企業資質榮譽信息和企業技術研發機構等信息的報送和審核。
市發展改革委負責指導、協助已批準項目、技術研發機構等信息的報送和審核,并負責指導縣(市、區)對D類企業執行一種或多種差別化價格政策。
市科技局負責指導、協助高新技術企業及其技術研發機構等信息的報送和審核。
市財政局參與差別化政策制定,負責安排市工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大數據平臺建設資金。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指導、協助企業參保職工人數等信息的報送和審核。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負責指導、協助企業空間地理信息、用地數據等信息的報送和審核,負責提出制定和落實我市差別化用地政策的意見和建議。
市生態環境局負責指導、協助企業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環保信用、綠色標桿企業等信息的報送和審核。
市城鄉水務局負責指導、協助企業工業用水數據等信息的報送和審核。
市商務局負責指導、協助企業引進外資項目、對外投資信息的報送和審核,負責提供全市開發區相關信息。
市應急局負責指導、協助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生產安全事故等信息的報送和審核。
市審計局負責對“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工作進行審計監督。
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負責指導、協助企業已批準項目等信息的報送和審核。
市市場監管局負責指導、協助企業法人信息、品牌、參與標準制定、質量獎、發明專利等信息的報送和審核。
市統計局負責指導、協助企業工業總產值、平均職工人數、工業增加值等企業規模產值信息的報送和審核。
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負責指導、協助企業上市和掛牌等信息的報送和審核,配合人民銀行濟寧市中心支行提出制定和落實我市差別化信貸政策的意見和建議。
市能源局負責指導、協助企業能耗總量數據的報送和審核,負責提出制定和落實我市差別化用能政策的意見和建議。
市稅務局負責指導各縣(市、區)稅務局抽取、報送所屬轄區企業實繳稅金、銷售收入、研發費用、環境保護稅、資源稅、誠信納稅等信息。
濟寧海關負責提供企業進出口數據。
人民銀行濟寧市中心支行負責指導、協助企業貸款余額等信息的報送和審核,負責提出制定我市差別化信貸政策的意見和建議,協調銀行機構做好政策的落實,并總結差別化信貸政策應用結果。
國網濟寧供電公司負責指導、協助企業用電信息的匹配及數據報送和審核,施行差別化用電價格和產能利用政策,并提供差別化用電價格、用能政策應用結果。
山東公用控股有限公司負責企業用水信息的匹配、數據報送和核實等工作,施行差別化用水價格政策,并提供差別化用水價格政策應用結果。
市華潤燃氣公司負責業務范圍內工業企業用氣信息的匹配、數據報送和核實。
各縣(市、區)負責轄區內所有工業企業的綜合評價工作。具體負責制定適合轄區內工業企業發展情況的評價辦法和差別化配置政策,負責各項數據采集、匯總、核實、確認和上報,負責按照評價辦法開展分類綜合評價并施行差別化配置政策。
市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根據“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工作推進需要,按照領導小組要求,承擔其他相應工作。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