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經濟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統籌一攬子政策,全力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各項增量政策落地見效,生產供給穩步增長、內外需求總體穩定、要素保障支撐穩健,全年經濟運行穩進提質。
根據市級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4年全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為586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36億元,比上年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2176億元,增長5.1%,第三產業增加值3055億元,增長6.8%。
一、農業生產總體平穩。全年農林牧漁業產值1240.8億元、增長3.9%,延續近年來平穩增長態勢。糧食生產實現突破,全年糧食產量首次突破百億斤、達到100.3億斤,增長0.8%。果蔬蛋奶供應充足,園林水果產量41.3萬噸、增長1.6%,蔬菜及食用菌產量822.6萬噸、增長3.4%,牛奶、禽蛋產量分別達到11.3萬噸、37.7萬噸,較好保障了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二、工業走勢趨穩向好。全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38個大類行業有26個增加值保持增長、增長面68.4%。制造業回升向好,系列存量、增量政策逐漸在生產端顯效,11月、12月制造業增加值增速持續回升,全年增長6.3%。重點行業支撐有力,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造紙和紙制品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等重點行業分別增長10.3%、15.6%、16.5%、8.7%、10.3%,合計拉動工業增長5.9個百分點。
三、服務業運行質量提升。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實現678.2億元,增長11%。10大門類9個實現增長,5個行業保持2位數增長,其中教育、房地產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長較快,分別增長27.6%、24.6%、17.7%。
四、市場活力不斷釋放。全市聚焦“消費促進年”,堅持“政策+活動”雙輪驅動、大力實施傳統消費提質、新型消費擴容、消費載體升級行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910.4億元,增長6.5%。“以舊換新”政策促消費作用明顯,新能源汽車增長50.7%,家電類商品連續4個月單月增長20%以上。升級類商品增長較好,煙酒類、化妝品類、金銀珠寶類等商品分別增長16.5%、15.6%、19%。
五、投資結構穩步優化。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3%,其中第二產業增長8.9%、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7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44.4%、較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從重點行業看,制造業投資增長6.9%、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6個百分點,占比39%、較去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從重點領域看,高新技術產業增長14.7%、高于全部投資11.4個百分點,占比24.7%、較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
六、進出口保持較快增長。2024年全市進出口完成1186.7億元、增長22.1%。其中,出口992.9億元、增長25.9 %,進口193.8億元、增長5.6%。從市場主體看,前三大貿易伙伴為東盟、美國、歐盟,進出口增速分別為40.1%、31.1%、-1.4%,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RCEP協定國進出口分別增長25.4%、33.4%。從商品類別看,機電產品、農產品出口分別增長29.4%、28.9%,紙漿、鐵礦砂進口分別增長16.8%、135.1%。
七、財政金融運行穩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96.3億元、增長4.5%,其中稅收收入完成311.2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00.2億元、增長2.2%,其中農林水、社會保障和就業分別增長5.7%、增長8.9%。12月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9828億元,較年初增加1078億元、增長12.3%;貸款余額8227.8億元,較年初增加908.8億元、增長12.4%;存貸比83.7%、較去年提高0.1個百分點,金融支撐經濟發展作用持續增強。
八、物價水平溫和上漲。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小幅上漲、全年增長0.3%,其中服務價格較上年增長0.8%,消費品價格總體與上年持平。八大類商品“六升二降”,食品煙酒價格增長0.5%,衣著價格增長1.9%,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增長0.4%,教育文化娛樂價格增長1.3%,醫療保健價格增長1.9%,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增長6.4%;居住價格下降0.2%,交通通信價格下降2.8%。
總的來看,2024年全市經濟在持續承壓中勇毅前行,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新成效。2025年,全市要錨定打造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發展定位,牢牢把握“一個萬億、五個倍增”重點任務,統籌抓好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布局,不斷提振消費信心、提高投資效益,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努力在全省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勇爭先”。
附注:
1.根據我國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2023年濟寧地區生產總值修訂為5642億元。
2. 地區生產總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均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
3. 規模以上工業的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
由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范圍每年發生變化,為保證本年數據與上年可比,計算產品產量等各項指標同比增長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數與本期的企業統計范圍盡可能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數據存在口徑差異。主要原因:一是統計單位范圍發生變化。每年有部分企業達到規模納入調查范圍,也有部分企業因規模變小退出調查范圍,還有新建投產企業、破產、注(吊)銷企業等影響。二是部分企業集團(公司)產品產量數據存在跨地區重復統計現象,根據專項調查對企業集團(公司)跨地區重復產量進行了剔重。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范圍是從事商品零售活動或提供餐飲服務的法人企業、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戶。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個體戶)、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個體戶)、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個體戶)。
由于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個體戶)范圍每年發生變化,為保證本年數據與上年可比,計算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等各項指標同比增長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數與本期的企業(單位、個體戶)統計范圍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數據存在口徑差異。主要原因是每年都有部分企業(單位、個體戶)達到限額標準納入調查范圍,同時也有部分企業(單位、個體戶)因規模變小達不到限額標準退出調查范圍,還有新開業、破產、注(吊)銷企業(單位、個體戶)的影響。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包括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不包括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
5.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范圍包括: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行業法人單位;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的房地產業(不含房地產開發經營),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行業法人單位;以及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社會工作行業法人單位。
6.固定資產投資包括轄區內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建設項目投資,全部房地產開發經營業法人單位開發項目投資,不包括農戶投資。
7.財政收支數據來源于市財政局;金融機構信貸數據來源于人民銀行濟寧分行;進出口數據來源于市商務局。
8.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